吉林延边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功能建设

日期:2023-05-26   来源:   作者:

一是强化理论研究功能。发挥利用属地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学科专业根基和人才培养底色,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形成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延边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是强化宣讲传播功能。运用基地优势,调动各方力量,常态化做好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传播,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宣讲平台,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场所。

三是强化实践创新功能。紧密结合城市民族工作,利用与各民族联系广泛的优势,开展形式丰富、方法创新的工作,打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创建格局。

四是强化塑形铸魂功能。聚焦民族团结进校园,开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活动。积极主动开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理论课堂、思政课、中华文化等塑形铸魂活动,促进各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五是强化军民共建功能。积极落实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加强新时代安边固边兴边工作,配合各县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深化国防教育、党史教育,积极主动开展创建活动增强军民的爱国主义热情。

六是强化普法教育职能。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属地普法工作有机结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衡量标准,推动属地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七是强化教育展陈功能。利用场地优势,通过整合本地人文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成就,以图文展示、实物展示、VR介绍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讲常新、入心入脑。

八是强化文化体验功能。积极利用软硬件设施等展陈中华服饰、音乐、美术、文字、文学、体育、舞蹈、手工艺、医药、饮食等体验内容,编排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现实故事、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故事,让各族群众感受中华文化的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