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日期:2022-01-11  来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坚持”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运用历史思维,紧跟实践发展,探寻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就能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开辟“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历史逻辑

“十个坚持”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实践

历史如潮,不忘来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一路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号角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辛探索中,在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放异彩中,我们回望并思索: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十个坚持”从历史深处走来,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汗水,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鲜血与荣光,印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困难与辉煌,给出了响彻中华大地的回答。百年前,我们党刚刚诞生,于筚路蓝缕中蹒跚起步,从红船出发到巨轮远航,这些宝贵经验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复制模仿,而是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蹚出的“中国之智”,是历史演进的结果,是历史奋斗的产物,是历史规律的总结,是历史经验的凝练。

理论逻辑

“十个坚持”是历史与思想的相互激荡

百年沉淀,历久弥新。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十分重视并善于总结经验,尤其是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1945年4月,在夺取抗战胜利的紧要关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党一段时期内正反两方面的斗争经验,点亮了全党共识的明灯,促使了全党在理论上的清醒。1981年6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党在建国以来32年的经验,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推进了全党在理论上的成熟。2021年11月,距离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已经过去了4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党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向前推进,历史与思想再次激荡。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第三个历史决议聚焦于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十个坚持”揭示了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基因密码,提炼出百年大党战胜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十个坚持”是一个系统整体、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从领导核心到初心宗旨,从指导思想到道路方向,从外交政策到广阔视野,从不竭动力到力量源泉,从革命精神到优良传统。“十个坚持”贯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深蕴“党性”与“人民性”、“改革性”与“定型性”、“传承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统一,坚定了全党在理论上的自信。

实践逻辑

“十个坚持”是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行动指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十个坚持”就是开创美好未来的“金钥匙”,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我们要以学促行,树立大历史观,将“十个坚持”放到历史长河中、时代浪潮中、全球风云中深学细悟,增强历史自觉,感悟磅礴伟力,强化使命担当,以更加坚定自信的姿态投身新伟业。“笃行致远,惟实励新。”我们要以行践学,在实践中长期坚持,以此为根本遵循,从“十个坚持”中把方向、拓思路、解难题、开新局,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党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熠熠光辉。

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在充满自信的同时也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立于新的起点,我们要以史为鉴,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以“十个坚持”为指引,去跨越“雪山”“草地”,去征服“娄山关”“腊子口”,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奔跑,迈向更宽广的星辰大海。

(作者许婵  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