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持续擦亮各族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品牌
有形有感有效扣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2024-12-02   来源:   作者: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实施以来,四川省组织指导各市(州)立足实际,不断深化内涵、丰富载体、创新方法。三年来,先后组织开展“爱我中华、建设美好四川”“寻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探秘古蜀文明、感受中国智造”等主题的夏令营活动,为6万余名各族青少年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扣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粒扣子。活动成为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品牌项目,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综合效益不断凸显。

一、调动各方积极性,让活动更加有章有序

从政策上进行规范。每年年初印发工作要点,明确夏令营活动的主线目标、开展形式、范围数量等,纳入工作考核。出台《四川各族青少年夏(冬)令营实施指南》,规范全省夏令营活动。从经费上给予支持。每年通过民族事业发展专项经费支持各地开展夏令营活动,鼓励支持各地踊跃申报活动项目。指导涉藏州县用好浙江对口支援青少年交流项目资金,搭建各族青少年交流平台。从职责上进行明确。成立由民宗、教育、团委等部门组成的夏令营活动小组,明确主办单位、协办单位以及承办单位的工作职责,邀请有关部门参与支持,形成联动保障合力。

二、挖掘资源禀赋,让活动更加富有特色

利用四川各地资源禀赋,将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古蜀文化、科技文化、乡村振兴等融入各族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让活动有内涵、有特色、有趣味。德阳市精选三星堆博物馆、黄继光纪念馆、德阳文庙、绵竹年画博物馆等作为活动点位,用实物讲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故事,传承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优秀文化遗产等,为各族青少年开启一次凝心聚力的铸魂之旅。雅安市组织全体营员到胡长保纪念馆、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等红色文化点位,为各族青少年的团结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成都市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挖掘成都特色资源,将武侯祠、杜甫草堂、世界大运会场馆、世界园艺博览会纳入活动点位,让各族青少年体验中华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树立“强国复兴有我”的坚定信念。

三、发挥机制作用,让活动对象更加广泛

发挥“三项计划”协调小组工作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推动夏令营活动创新发展。2024年团省委牵头、省民宗委综合协调,凉山州委、州政府和西昌学院联合承办了第十六期全国各民族青少年同心营活动,组织全国16个省份56个民族的161名师生参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彝海结盟纪念馆,前往三河村感受乡村振兴成果,赴会理市重走长征路,举办“青骑兵”故事分享会,走进凉山各族青少年家庭开展“我在凉山有个家”融情交流活动。发挥民族工作跨区域协作机制作用,邀请西藏、青海省(区)6个市州,10个民族的100余名青少年参加“各族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搭建起跨省区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共同感受中华文明、领略巴蜀风韵、共建精神家园、共写友谊篇章。

四、抓好社会宣传,让活动影响力更加广泛

夏令营活动过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加强活动宣传部署,各地夏令营结束一周内上报活动简报,协调新闻媒体追踪报道,深挖素材、广泛宣传,讲好夏令营故事。全省各地举办的各族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中新社、四川省政府网站、四川电视台、四川发布、川观新闻、四川在线、四川观察等各类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报道,仅2024年的夏令营活动信息总浏览量达300余万人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活动所到之处都有众多群众等候打卡。积极引导营员们用自己夏令营的体验,影响感染同学、家人、邻居,达到参加一个人,串起一条线,带动一个面的效果。